一代代的挑山工,不管環(huán)境多么艱難,擔子始終在肩,長年累月,一步一個腳印,孕育出“埋頭苦干、勇挑重擔、永不懈怠、一往無前”的“天柱山挑山工”精神。如今,隨著時代變遷,挑山工可能會慢慢消失,但挑山工精神不會。
一根被磨得锃亮的竹棒,兩條已經(jīng)褪色的尼龍繩,這就是天柱山挑山工的全部工具。他們夏日赤背,冬著薄衣,用一根扁擔挑起了天柱山上的吃喝用,他們是天柱山上不可缺少的一個群體。早上5點天還沒亮,為了不耽誤送貨,挑山工老葛挑著一百多斤的貨物出發(fā)了。途徑狹窄的神秘谷時,又要時刻小心著不要讓物品滑落,貨物挑上主峰商店時,已經(jīng)是半上午了……
“說好的時間,不能遲了。”老葛確認了一下手里的發(fā)貨單說,自己走得慢,就早點上山。老葛手里的發(fā)貨單就是他到了月末領取工錢的憑證。老葛家住天柱山下小山村,在天柱山干挑山工已經(jīng)幾十年了,按他的話說:“我是土生土長的天柱山人,靠山吃山,我就靠挑山為生。”老葛年近60歲,育有一兒一女,女兒研究生畢業(yè),已在上海成家,兒子本科畢業(yè),在池州上班。兩個孩子從大山里走出去,靠的是老葛一擔一擔的從山上挑出來的,正如著名詩人汪國真的詩句所云:“沒有比人更高的山,沒有比腳更長的路.”老葛常常用挑山的腳步丈量從天柱山腳到天柱山頂一萬五千層臺階。
老葛每次挑上山的貨物有100斤重,價格100多元,上山一趟比普通登山者都要多耗時1-2小時,望著師傅遠去的背影,看著游客未攜帶任何物品都累得氣喘吁吁,不免令人唏噓,挑山工所承受的辛苦和壓力是常人所無法體會的,夾縫中求生存,用體力獲取到的卻并不是太豐厚的回報……
挑山工付出的辛苦是常人的數(shù)倍,挑山工值得我們尊敬,這種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。(張萬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