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直是畫工須擱筆,更無名畫可流傳?!?/p>
也許你知道唐人曹松對天柱山的贊美,可曾知道“石牛洞里詩無數(shù),盡在煙云縹緲間”的山谷流泉文化園?
天柱山的“雄奇靈秀” 為多少人所折服,殊不知,山谷流泉文化園也最能打動人心。
“水無心而宛轉(zhuǎn),山靡靡而旁圍。窮幽深而不盡,坐石上以忘歸”,道盡了王安石對山谷流泉文化園的贊美和眷戀,讓這里成了很多人神往的地方。
一谷一溪一洞天,一詩一刻一天地
山谷流泉文化園位于天柱山麓山谷間,園內(nèi)古木參天交錯,遠(yuǎn)望像一個洞口,一條小溪穿谷而過,溪中巨石若牛,故又名“石牛古洞”。
在1500米的溪邊石壁上,留存有唐代至當(dāng)代300余方詩文題刻,詩文銘賦記體裁兼?zhèn)?#xff0c;楷行草隸篆五體俱全,有著“安徽第一刻”之稱。
來到這里,仿佛在歷史時空里遨游,你可以放慢腳步,慢慢欣賞,用心去感受。
在這里,你所看到的每一幅石刻,每一篇詩文,你所聽到的潺潺溪水聲,每一聲鳥鳴,你所聞到的每一縷幽香,每一絲氣息,都會讓你內(nèi)心變得無比澄凈安寧。
在這種氣息里,所有的喧囂和浮躁都化成平靜,并趨向于無。
“春風(fēng)重到野人源,修竹桃花尚儼然”
——元·斡玉倫
春天一來,園中桃花、梅花、白玉蘭、映山紅爭相綻放,交錯成姹紫嫣紅的畫卷。
如果恰逢一場春雨,溪水初漲,泠泠有聲,敲打著溪邊的青石板路,仿佛身在煙雨江南的小巷,想著是否能遇上撐著油紙傘結(jié)著愁怨的丁香姑娘。
春陽微暖,陽光從樹枝上灑下來,光影婆娑,空氣中氤氳著絲絲甘甜,有一種洗滌身心的感覺,塵世所有的蕪雜也變得純粹起來。
這里,夏季綠蔭如蓋,秋季紅葉似火,冬季換上銀裝,園內(nèi)的詩篇就這樣一季一期不緊不慢地開著,開出五彩斑斕的底色。
“青山祗在古城隅,萬里歸來卜筑居”
——宋·蘇東坡
唐宋以來,這里一直是文人墨客風(fēng)云際會之地,李白、王安石、蘇東坡、黃庭堅(jiān)紛紛聲稱要在這里安家。
園內(nèi)建筑錯落在溪畔,古色古香的木門、翹腳的飛檐、格子窗,讀書亭,散發(fā)著濃濃古意,在綠樹的環(huán)合下越發(fā)活色生香,仿佛回到千年之前的時光。
沿著石板路,石拱橋,從粉墻黛瓦前走過,一步步走向山谷深處,在走心的音樂里,聆聽山水的清音,漸漸遠(yuǎn)離紅塵,淪陷到歷史最深處。
春天的山谷流泉,素樸淡雅,時光輕輕淺淺,游人們自由舒展身體,暢快的呼吸,讓人禁不住想在這里安家,頤養(yǎng)心性。(文/張澤勝 陳興旺)